Close
Type at least 1 character to search
返回顶部

无限6未来学校

“无限6”是对未来学校愿景的美好展示:她从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开始,她随时增加或递减,安放到任何地方。

Crossboundaries’ latest installation is imagined as a fun inducing manifesto of future schools, where you can experience and imagine little glimpses of its principles.

The installation is a part of the group exhibition for 2019 Shenzhen-Hong Kong Biennale themed around potential models for future schools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prefabrication and modularization in the realm of educational buildings.

本次组展共设5个展台,均采用中建科技提供的标准箱式单元建成。Crossboundaries 这次作品被命名为“无限6”,位于18x18m 的场地上。”无限6“平面上十字交叉的“X”形布局,自然地将18x18米的场地划分尾4个独立的小广场。 “X”形状创造了不同空间,整个结构呈现开放状态,每个单位模块为一个完整空间,多处开放性链接,可以无限添加更多的标准箱式单元模块,多个模块组合起来,可以在三维向度上无限生长,建筑就能变成一个个无限空间,来灵活适应不同的场所和功能的需要。 主要预制构件于工厂制作完毕,现场直接组装,从而在短时间内保证施工的高效精准,同时也保证了建筑质量。支撑结构选用了梁柱结合的框架结构形式,楼板和非承重隔墙等这些可以易于改变的构造,使内部教室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变得轻而易举。因为框架结构体系,维护构件,如墙、栏杆,可以灵活布置,使“无限6”面向街道和庭院展现最大的开放性。这里预示着教育在未来的无限可能。无论从教育模式还是场地周遭,还是空间大小。 无论你从东南西北,都是无限可能开放与闭合。 这一理念来自于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, 学校超越围墙这一概念,学校成为一个开放、互动的空间。

 

资料

项目名称: 无限6未来学校
客户: 龙岗区人民政府
类型: 装置
地点: 中国,深圳
建筑面积: 200 m2
建成时间: 2019年12月

项目团队

项目负责人: Binke Lenhardt(蓝冰可),董灏
设计团队: Marijana Simic, 崔雨柔,
侯京慧,郝洪漪,高旸
摄影/摄像: 白羽

合作方

施工方: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

奖项

2020年建筑大师奖
“展示装置和结构”分类,年度最佳奖
2020年度ARCHITIZER A+奖
“建筑+预制”分类,入围奖
2020年度ARCHITIZER A+奖
“文化展馆”分类,特别提名奖
2020年度 PLAN 奖
“特别项目”分类,入围奖

“无限6”是对未来学校愿景的美好展示:她从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开始,她随时增加或递减,安放到任何地方。

 

  1. 共享空间:学校应该是一个共享的聚合空间、一个中心和一个社会互动的孵化器,不仅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发生,而且可以发动整个社区参与其中。
  2. 内外流动:学校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,模糊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物理阻隔,她将遍布于城市乡间,甚至于大自然中,学习将会是自然生发的过程。
  3. 私密天地:提供一个私人空间,作为独立学习,亦或是作为小组讨论的可能性,允深入思考所需的片刻宁静。 在同一空间同时或是即兴发生。
  4. 丰富材质:通过喷涂,弱化标准预制模块的冰冷感,丰富绚烂的色彩选择,配合孩子们奔放自由的想象力,极大地拓展天性,让活泼贯穿整个学习过程。
  5. 开放互通:建筑立面上的宽敞开口可以让学校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,提供开放的态度,并勾勒出城市的有趣一景。大面积视窗可以通过小的阅读壁龛来进一步扩展其作用,这些壁龛参与了新的动态学习方式,灵活多变,可以随时在教室内外进行组装使用。
  6. 开放互通:建筑立面上的宽敞开口可以让学校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,提供开放的态度,并勾勒出城市的有趣一景。大面积视窗可以通过小的阅读壁龛来进一步扩展其作用,这些壁龛参与了新的动态学习方式,灵活多变,可以随时在教室内外进行组装使用。以上六种理念被融入装置中作为实现:四个小空间广场由“X”形联结,每个广场的均为半开放、半围合空间的形态。当你伫足小广场中央,“无限6”延伸的建筑两翼象打开的书页一般以欢迎的态度来展示聚会、私人空间、内外空间,篮球场,秋千区,并通过色块的,自然区分空间的转化。让每个功能都好玩,这是必要的元素。

集会广场以“外楼梯”为亮点,地基的抬高,形成一个小小的舞台,可以演讲可以上公开课,可以听音乐可以表演舞台剧,百变皆能实现。进出原则以小门廊为代表,延伸至更为开放的游乐场,并在运动广场实现。 “无限6”的总图布局是合与分的统一。既完成了场地与单体建筑,功能与形式之间的有机结合,又为未来的有机生长预留了无限可能性。这就是对于未来教育深刻的理解。 另一个需要Crossboundaries进一步学习思考的是:一所学校是否可以完全由模块组成,并形成独具魅力的建筑体和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空间?

作品“无限6”提醒我们,作为教育空间缔造者,建筑师将不断拓展:空间应始终呼应未来教育学习方式,一切皆有可能,无限的未知都在不远的将来等待我们。